家庭教育的广阔舞台上,父母往往是那个默默付出的角色,却常常遭遇子女的冷漠与轻视。
我们倾尽心力,却换来孩子的疏远与不屑。优秀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无条件的付出,更是智慧与策略的融合,是关爱与界限的并重。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起,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似乎让不少父母直呼看不懂。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他们的眼神中少了些往日的清澈和温情,多了些难以言喻的冷漠。
上周末,参加一个家庭聚会,目睹了这样一幕:
亲戚家的孩子,放假回家后就一直躲在房间里,父母几次三番想和他聊聊天,都被他以“忙”、“累”为由拒之门外。
当父亲尝试走进房间,想和他分享一些生活琐事时,孩子竟不耐烦地说:“你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呢?”那一刻,父亲脸上的落寞神情清晰可见。
要知道,这位父亲可一直都是把孩子当作宝。
我们不禁为这位父亲、也为所有有过类似遭遇的父母感叹:为何我们倾尽所有的付出,却换不来孩子的一丝温情?面对孩子的冷漠与疏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01 沉默是金:父母言辞越少,越显力量教育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朋友,对儿子的教育总是事无巨细,从早到晚的叮咛嘱咐,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反而换来了儿子的反感与叛逆。
有一天,儿子终于忍不住大喊:“你能不能别说了?烦不烦啊!”朋友愕然,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关心却成了孩子的负担。
李玫瑾教授指出,父母的过度言语,往往让孩子感到窒息,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每一句叮咛,若不能触动孩子的心弦,便只会成为孩子耳边的噪音。
网络上,一位教育博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他的母亲,总是喜欢对他的生活指指点点,从穿衣吃饭到学习工作,无一不干涉。
而他父亲的做法截然相反,总是很少唠叨,但只要他开口,都能直击要害,让他心悦诚服。
博主说,他最怕的就是母亲的唠叨,而最敬重的就是父亲恰到好处的言语。
正如某教育专家所说,父母的言辞应当精简而有力,避免冗长与琐碎。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应当是孩子成长的灯塔,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枷锁。
因此,当孩子冷漠以待,疏远你时,请先学会沉默,收起你的唠叨与指责。
然后用你的行动去影响孩子,用你的深沉去教会孩子尊重与倾听。
02 树立界限:父母越有界限,孩子越懂尊重前不久,一则新闻让人感慨万千。
在江苏南京,一个男孩因为沉迷于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多次劝说无果,最后父亲一气之下砸了他的游戏机。
没想到,男孩竟然对父亲大打出手,甚至扬言要杀死父亲。
这一幕,让人痛心疾首。
父母的无限纵容,往往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他们的肆无忌惮。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有明确的界限。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奴隶,而应当成为他们的引导者。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放弃了自己为人父母的权利,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就不能怪孩子把你当成可以随意践踏的草地。
在前段时间,有位朋友给我分享了自己如何与儿子建立界限的故事。
当儿子开始对他的话置若罔闻,甚至顶嘴时,他决定采取行动。
他明确告诉儿子,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并且,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为儿子的哭闹或撒娇而随意妥协。
渐渐地,儿子开始明白,父母的话是有分量的,是需要尊重的。他开始学会听从父母的教导,也开始学会尊重父母的权威。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树立界限,却是父母的智慧。
父母应当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碰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会尊重父母,学会尊重他人。
03 适度放手:父母越放手,孩子越独立在《放手让孩子去成长》一书中,作者提到: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往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受欺负,于是他们包办了一切,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总是倾尽所有去满足孩子,却忘记了教会孩子独立与自强。
他们以为自己的付出会换来孩子的感激与尊重,却不曾想换来的是孩子的冷漠与疏远。
还记得那个因为父母不给买苹果手机而大闹机场的女孩吗?
她因为父母没有满足她的要求,竟然在机场大吵大闹,甚至对母亲动起手来。
这一幕着实让人三观尽碎,也让人感到痛心。
那位父母的无限满足,换来的不是女儿的感恩与知足,而是更大的贪婪与索取。
>正如《积极养育》一书所阐述:“家长过度介入,无异于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与能力提升的契机。”要赢得孩子的敬重,关键在于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因为父母在背后默默地承担与奉献。
为此,最明智的方式就是适度放手,让他们亲身去体味生活的挑战与艰辛。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当女儿觉得学习又苦又累想要放弃之时,他改变了之前苦口婆心说教却不讨好的做法,狠下心,让女儿一整个暑假都泡在亲戚的工地上,亲身体验在炎炎烈日下搬砖、推车、扎钢筋的艰辛劳动。
吃尽了苦头的女儿这才意识到,自己顶撞父母、不思进取的做法是多么地可笑至极。学习虽苦,但与工地上的重体力劳动相比,却是一条更为宽广且充满希望的路。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也不是说什么空泛的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学会面对生活的风雨与挑战。
只有当孩子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不易与父母的辛苦时,他们才会懂得尊重与感恩,才会用懂事和努力来回馈家庭。
结语在育儿路上,每位父母都是探索者。
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孩子天生的瑕疵,而在于我们家长是否拥有引导他们的智慧与策略。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而非灌输,在于引导而非控制。
当我们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终将学会如何以爱与尊重回应这个世界,成为我们心中那个既坚强又温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