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用甲骨文写作,只考了6分却被川大破例录取,一年后导师主动请辞,无论如何也不愿再教他!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那个2009年高考中用甲骨文写作文的四川考生黄蛉。他的故事可谓是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想象一下,在那样压力山大的高考中,黄蛉竟然选择了用甲骨文来完成作文,结果虽然只获得了6分,但最后却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这件事既有人赞赏其创意和勇气,也有人对这种做法的适当性提出质疑。

我们来看一下背后的原因。使用甲骨文无疑展示了黄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这种创新精神和对传统的热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府都欣赏的品质。因此,尽管高考分数不理想,四川大学还是看中了他在特定领域的天赋,决定给他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然而,故事并没有如童话那般美满。据了解,入学后的黄蛉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教授在教导黄蛉一年左右后主动请辞,表示宁愿辞职也不再教他。原因是何教授觉得黄蛉学习不踏实、夸夸其谈、卖弄学识,经常在媒体面前吹嘘自己。此后,黄蛉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那么,从黄蛉的例子中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呢?首先,创新固然重要,但在符合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创新更是关键。高考如此重要的考试,我们还是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则和要求。同时,黄蛉的后续发展也提醒我们,机会来之不易,获得机会后如何珍惜和利用才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要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心,扎实地积累知识和能力。

学习之路不是单靠一时的灵光乍现就能一帆风顺,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知识不懈的追求。记住,没有坚实的基础,再高的楼也可能会因地基不稳而倒塌。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好每一个机会,持续努力提高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从黄蛉的故事中反思和学习,不仅仅追求一时的创新或成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更要实实在在地积累和努力。这才是踏实走好每一步的正确方式。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在未来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