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极刻》第977期
编者按: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史,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金融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为现代金融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蕴含的红色金融精神至今仍是中国金融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中州农民银行为典型代表的中原红色金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卓越的斗争智慧、奋发的开拓精神、高尚的道德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蕴含着“听党指挥、信念坚定”“稳定货币、服务大局”“管理信贷、服务民生”“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红色金融精神。
漫漫征程、初心不改。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省档案馆、河南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大河财立方联合推出“红色金融档案”策划报道。本组策划以档案走进历史、用档案深度对话、借档案连接古今,在窥见历史切片中,还原发生在中原大地的红色金融故事。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 文 常芳敏 视频策划 冉衡 摄影摄像】在河南省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中,一张识别真假冀钞的宣传页引人关注。宣传页语言活泼、图样生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真假冀钞的区别。
轻快的语言背后,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发展经济的艰辛历程。
1939年,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发展建设根据地经济,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领导建立了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史称“冀钞”。成立后的冀南银行不仅要在烽火硝烟中辗转坚持开展业务,还要同各种敌伪币斗争。河南省档案馆的一份份档案资料,诉说了冀南银行的峥嵘岁月。
这家曾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银行在河南也有自己的足迹。在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的林北县抗日纪念馆,存有一张晋冀鲁豫边区冀南银行总行经理会议全体人员的一张合影,照片里的人在为当时经济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为组建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一支重要力量。
困境中成立
冀南银行刚开始筹备时,便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破坏,蒋介石多次电令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停止筹组银行和发行冀南票。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国民革命军第39集团军司令石友三发出威胁通告,“凡使用冀南票者枪决”。
冀南币
为避免直接冲突,八路军129师邓小平等首长直接指示,筹建银行的工作由129师供给部徐林领导,银行由冀南向晋东南根据地转移。1938年冬,银行筹建组突破敌人封锁,由河北南宫出发,路经山东、河南境内的冠县、莘县、濮阳、汤阴、林县等地,跨越18个县,穿过敌人占领的平汉铁路,夜间赶路,白天隐蔽,行军一月余,陆续到达晋东南根据地黎城西井镇周围,继续筹建工作。在西井镇,八路军专门成立了冀南财经学校,为开办银行储备专业人才。129师还从抗日军政大学等调来一批学过、做过金融工作的骨干,共同筹组银行。129师想方设法从敌占区山西太原、河北邯郸等地买回大量纸张、油墨、石版等造币材料。所有这些工作,为冀南银行的成立做好人、财、物的准备。
1939年,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以财字17号令正式宣布冀南银行成立发行冀南币,要求冀南银行成为“培养抗战经济的摇篮”“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
其间,为了保持货币的稳定,扩大流通范围,保证军需民用,促进边区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冀南银行在与敌伪货币斗争中求生存,冀钞的信誉由弱到强,流通区域由小到大,使用范围由分散到统一,同法币、伪联银券、假币等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最终统一了全边区的货币,确立了冀钞的本位币地位,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市场,成为晋冀鲁豫边区乃至整个华北几个解放区的本位币,为后来人民币的发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货币推行冀钞
冀南银行实力雄厚,不仅掌握大量法币、金银,还掌握大量军需民用的粮食、棉花(布)、食油、食盐等实物,根据掌握的物资灵活调节物价,巩固冀南币发行信用。
为加深群众对冀南币的了解和信任,1939年9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专门编写《推行新钞宣传大纲》开展政治动员,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冀南银行和冀南币,其中指出冀南币发行的准备金主要有两类组成:一是冀南游击区有着大量的法币,这些法币可以兑换收集起来作为新钞的准备金;二是冀南游击区有着大量的白银硬币金银首饰和现金,这些东西也可以兑换收集起来,作为新钞的准备金。
河南省档案馆一份于1944年由太行第八专员公署下发的“保护法币推行冀钞”的通令记录了冀钞推行的一段历史。
通令写道:“查目前本专区经济情况日趋紊乱,形成市场萧条,货币向市场集中而物资逃避市场及以物易物、黑市横行的现象……法币之行使造成我经济工作之莫大困难,对外则使敌人有机可乘,通过法币夺取我根据地的物资,使我物资外流难以掌握,内地交易则代替本币阻碍我冀钞之占领市场,此种现象亟须克服,否则,我区灾荒将难以度过。”
太行第八专员公署通令(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为统一货币推行冀钞,使一切交易都以冀钞为本位,加强对敌经济斗争,防止敌伪夺取根据地物资以繁荣市场克服灾荒,上述通令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行冀钞:(一)在集市及各主村张贴布告,告知群众任何交易皆以冀钞为本位币。(二)按照规定比价用法币兑换冀钞,禁止法币在市场行使。(三)兑换破烂本币,提高本币使用。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史编写组发布的文章显示,1939年10月至1945年12月,冀南银行共发行冀南币68种、本票9种,总计金额51.04亿元。
与敌伪币开展斗争
在冀钞推行的过程中,各种假冀钞也开始出现。河南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文件显示,1947年10月,冀南银行总行发布一则通知,大致内容为,当时国民党多方布置印发假冀钞在解放区推行,平遥、沁源交界地区、安阳等地发现假钞,通知希望各级行动员各部门力量展开攻势阻止这一行为,查获假钞并及时印制识别办法。
随后不久,冀鲁豫区局行、冀南银行汤阴支行、冀南银行太行区行相继发布警惕假钞的通报并总结假钞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发假钞识别方法,供群众识别假冀钞。
冀鲁豫区局行紧急通知(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其中冀南银行汤阴支行以《哎快看真假票图样》为题印发宣传单,宣传单中以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画出了大五百元真假票样(包括黄蓝二版)、小五百元真假票样、绿版五百元真假票样(小版)、小二百元真假票样,供群众识别。
冀南银行汤阴支行真假票图样宣传页(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在同各种敌伪币斗争的过程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冀南币币值保持了相对稳定。据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史编写组,在当时边区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冀南银行提出要根据财经实际所需货币流通量控制发行数额:一是统计人民全年的消费量;二是调查消费品经过几次交易过程;三是调查每一年中交易周转次数。全面抗战时期,冀南币的币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恶劣的抗战环境中,冀南币能做到币值相对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与边区政府重视货币信用和控制发行量分不开。
河南的“冀南银行”足迹
这家曾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银行,在河南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人张伏生几乎走遍了林北县及晋冀豫等曾经的革命地区,也收获很多。目前张伏生收集了2000余件红色文物,有书本,有文件,有照片,有茶壶……林林总总,都收集在张伏生创办的林北县抗日纪念馆。
张伏生口中的林北县有特定的历史背景。1940年3月,如今的林州市分为林县和林北县两部分,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为抗日根据地。张伏生的纪念馆取名为林北县,也正是因为这段历史。
其中,令张伏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收藏是一张冀南银行的照片,这是一张冀南银行总行经理会议全体合影,照片里的人在一座颇具年代感的建筑物前或坐或站,他们在为当时的经济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为后来构成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一支重要力量。
冀南银行总行经理会议全体合影
距离林北县抗日纪念馆1.5公里处,就是冀南银行在河南的旧址,当时为冀南银行太行第五分行(以下简称太行第五分行),现在是曹国栋一家五口的家。
冀南银行太行第五分行旧址,现为曹国栋的家
这是一座有五间屋宽的房子,前后纵深4米左右,上下两层,墙面斑驳。从外观来看,它与周边的房屋差别并不大,但墙上挂的“晋冀豫边区银行旧址”(即太行第五分行)牌子却显示了它的另一个身份。
据曹国栋介绍,当时他们搬进来的时候,屋里有很多关于太行第五分行的东西。“当时记得有很多冀南币。”曹国栋说。
曹国栋见过冀南币并非偶然,曾经太行第五分行的任务之一就是领导本区内的金融工作,投放冀南币。
1943年初,冀南银行总行在任村镇设立太行第五分行,管辖包括磁县、涉县、武安、林县等13个县。太行第五分行的任务就是领导本区内的金融工作,投放冀南币,收兑金银,同各种敌伪币做斗争。
具体业务方面,以太行第五分行下属支行为例,在上级银行和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冀南银行林县支行首先取缔了旧的钱庄、放账铺的高利贷活动,很快就占领了林县金融阵地,开展各项业务。
冀南币
冀南币的发行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为整顿金融市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1943年发表《吸收伪钞交银行处理》通令,冀南银行总行也向全区发出关于识别摧毁假币的通告。遵照上级指示,林县支行迅速开展辨认、取缔假币的斗争,随后也对其他杂币进行收兑,很快清理了其他货币,保证冀南币的绝对流通。
与此同时,为保障冀南币的发行、控制金银外流,太行第五分行各支行也开始收兑金银与铜元制钱的工作。通过调整银元收兑价格,群众兑换银元的积极性提高,冀南银行林县支行不久就收兑了大量银元和白银,有效地控制了金银外流。
除留有旧址的太行第五分行外,冀南银行在河南地区的分支机构还有太岳区行、太行区行和冀鲁豫区行。太岳区行1943年设立后,在河南王屋、孟县、济源三县设有支行;太行区行1944年10月成立后,在河南焦作、安阳、新乡等地的部分县区设有支行;鲁豫区行是1944年7月,由冀南银行与鲁西银行合并成立,冀南币和鲁西币同时作为冀鲁豫区的本位币流通。
虽然它们只是冀南银行总行的分支机构,但也正是这样一条条深入根据地、深入群众的毛细血管,构成了更加丰满的中国红色金融史。
参考资料来源:
1.《冀南银行——烽火硝烟中的“马背银行”“挎包银行”| 红色金融史》,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史编写组。
张伏生: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人物名片
张伏生,林北县抗日纪念馆创始人。
张伏生是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人,1989年开始奔走于曾经属于林北县的地区、山西省长治市等地收集与林北县相关的红色文物。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距离今天都有几十年,许多往日的照片、资料早已不知遗落何处,这也给张伏生的收藏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张伏生选择了最笨拙的方法,骑车到曾经的革命地区,摆摊收集。
“到一个地方就摆个地摊,写上我要收什么,当然都是给钱的,就会有人来问。”张伏生对记者说道。
35年的时间里,张伏生几乎走遍了林北县及晋冀豫等曾经的革命地区,收获很多。目前张伏生收集了2000余件红色文物,有书本,有文件,有照片,有茶壶⋯⋯林林总总。
2003年,张伏生决定将收集的文物资料对外展览,地点就在自己家,张伏生腾出一楼的五间屋子展览自己的收藏品,面积一百多平方米,也就是现在的林北县抗日纪念馆。
林北县抗日纪念馆
张伏生口中的林北县有特定的历史背景。1940年3月,如今的林州市分为林县和林北县两部分,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为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取名为林北县,也正是因为这段历史。
谈及收集红色文物的起点,张伏生表示是北京。改革开放后,因为大伯在北京当兵,张伏生也跟着去谋生。当时张伏生工作的地方离军事博物馆很近,所以张伏生经常进去看看,受军事博物馆以及爷爷辈的红色故事影响,张伏生回家后,开始收集发生在家乡的红色文物。
这一收集,就是35年。
其中,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它记录的是晋冀鲁豫边区冀南银行总行经理会议全体人员的一次合影。
冀南银行总行经理会议合影
照片里的人在一座颇具年代感的建筑物前或坐或站,他们在为当时的经济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为后来构成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一支重要力量。
35年初心不改,35年热爱如旧,谈及未来对红色文物的收集,张伏生表示,自己还会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自己的爷爷曾经在抗战时期担任地下处情报联络员,为了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家风,收集抗战史料和抗战实物的脚步不会停歇。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